登录/注册 搜索

成语科普 | 凤冠霞帔

发布时间:Jun 27, 2025 | 作者:



“凤冠霞帔(pèi)”指的是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,以示荣耀,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,泛指华丽的妇女服饰。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元代戏曲家杨显之的《潇湘雨》第四折里:“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,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,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,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。”

“凤冠霞帔”由“凤冠”和“霞帔”两部分组成,其历史渊源十分久远。凤冠的雏形能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凤凰造型发饰,汉代之后逐渐成为后妃专属礼冠。霞帔则源于南北朝女子的帔子,隋唐时因形似彩霞而得名,宋代被纳入命妇礼服制度,和凤冠一起,成为古代女子最高等级的服饰符号。到了明代,是凤冠霞帔文化内涵转变的关键时期。《明史·舆服志》记载,当时平民女子婚嫁也可“僭越”穿戴凤冠霞帔,这是因为“婚礼摄盛”的传统允许大礼越级。这一转变让华贵的礼服从宫廷走向民间,成为古代女子生命中最隆重的盛装。

说到“凤冠霞帔”,就不得不提与之对应的文物。


图片

清·镀金点翠凤冠

孔子博物馆藏


这顶凤冠正前饰龙纹,冠顶正上方缀着“圣旨”二字,两旁还有“日”“月”“奉天诰命”“官诰重封”字样,下面有两名手持笏板的朝官,分别手举官帽与爵杯,寓意加官进爵。

点翠是将翠鸟羽毛使用传统粘结剂定型成平片状,再根据所需要的形状裁切后粘结在底托之上,经过订翠、裁型、点铺、压合、整理几个步骤,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带有蓝色光感的填色效果。


图片

清·红缎地彩绣仙鹤方补霞帔

孔子博物馆藏


这件霞帔是圆领、对襟、织补式霞帔,衬湖色绸里。对襟、衣边底摆加青缎织金镶边。霞帔遍织五彩祥云、蝙蝠、海水江崖、花卉等纹饰。方补中间织仙鹤,边饰五彩云蝠花卉、海水江崖等纹饰。


在现代语境中,“凤冠霞帔”不再是身份的桎梏,而成为女性自我价值的美学表达。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凝视这些华服时,看到的不仅是古代工匠的巧思,更是一部流动的服饰史诗。


《她·世界——孔府女性生活图景展》在孔子博物馆开展展现孔府女性在社会交往、日常生活、家庭事务中的多面形象欢迎大家到馆观展。




撰稿:林雪
编辑:杨晓玉
审核:孔维亮
终审:杨金泉